吗科技猜测停牌真的引发业务要卖市场身了
11月13日一大早,港股投资者们就被一则公告打了个措手不及。BC科技集团突然宣布股票暂停交易,理由是"有待发布构成内幕交易的须予公布交易"。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OSL出售传闻。作为香港为数不多的持牌数字资产交易所,OSL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熟悉港股的朋友都知道,上市公司突然停牌往往意味着有大动作。BC科技旗下的OSL交易所可不是普通的玩家,它可是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少数几家合规交易所之一。记得今年8月,OSL刚获得向零售投资者开放交易的许可,当时还引发了一波炒作热潮。没想到短短三个月后,就传出了可能被出售的消息。 说实话,业内对这个消息并不意外。早在今年7月,圈内就在传OSL在悄悄寻找买家。我认识的一位投行朋友透露,从春节后开始,OSL的高管们就在四处"相亲",但似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对象"。这就像相亲市场里条件不错的单身人士,但因为各种原因始终没能找到心仪的另一半。 有趣的是,BC科技官方对出售传闻一直持否认态度。10月份时,公司CFO胡振邦还信誓旦旦地说只是在寻找"业务合作伙伴"。但市场显然更相信小道消息——10月中旬传出10亿港元估值的出售传闻后,BC科技的股价直接来了个"高空跳水",跌得那叫一个惨烈。 但戏剧性的是,过去三个月BC科技的股价竟从1.5港元一路飙升至4.92港元,涨幅高达228%!这波行情背后,公司确实放出了不少利好消息:业绩同比增长346%、与理工大学成立Web3.0研究中心、探索基金产品代币化......这些动作看起来更像是在"化妆待嫁",为可能的出售增添筹码。 作为业内人士,我深知香港持牌交易所的日子并不好过。BC科技的财报显示,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2022年净亏5.41亿港元。为了活下去,他们去年砍掉了广告业务,今年初还裁掉了三分之一员工。这让我想起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的评论:"合规牌照成了昂贵的护身符"。 更糟的是,OSL的交易量在今年上半年几乎腰斩,同比下滑47.5%。在加密市场持续低迷的当下,持牌交易所既要面对合规成本的压力,又要应对市场竞争,确实举步维艰。难怪有人调侃说这是"持牌被杀"——拿到牌照反而成了负担。 在这个扑朔迷离的时刻,我们只能等待BC科技的进一步公告。但无论如何,这次停牌事件都反映出香港加密市场正在经历的阵痛期。对于投资者来说,或许应该记住那句老话: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停牌背后的秘密
扑朔迷离的否认与暴涨
持牌交易所的生存困境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市场拐点将至?资深交易员深度解读当前加密货币走势
- 币安只上合约不上现货的项目,现在能上车吗?
- 2024年:加密货币能否迎来真正的机构年?
- 币安惊天大和解:43亿美元天价罚单背后的权力游戏
- 华尔街巨鳄的数字黄金豪赌:贝莱德为何疯狂囤积比特币?
- 2023区块链技术突围之路:三大创新改变行业格局
- LTC与LINK:牛市行情见顶还是蓄势待发?
- 币市风云:赵秦川解读比特币震荡市况下的操作策略
- 比特币市场风云变幻: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些疯狂的机会?
- 从每周一杯咖啡钱到亿万富翁:柴犬币的造富神话
- 深度解析:11月27日比特币、以太坊市场走势与投资心态
- 阿根廷比特币总统上任:加密寒冬中的一把火?
- Web3需要一场形象革命:资深从业者谈区块链行业的破局之道
- 币安迎来历史性转折:与美国监管机构达成和解的深度解读
- 从自律到盈利:我的双币种短线交易实战手记
- 波场链资产规模突破678亿美元大关,生态版图持续扩张
- 币圈惊现冰火两重天:以太坊狂飙突进,比特币原地踏步
- 当法币失灵时:加密货币如何成为动荡经济体的救命稻草
- 小白也能学会的NAT代币铭刻全攻略
- 11.22市场观察:ETF费率战打响,币安事件尘埃落定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