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D息差当美狂收i产突破割利品正债收 这在疯益率
记得2022年的UST/Anchor吗?那个号称要成为"加密市场基准利率"的项目,最后用左脚踩右脚的"梯云纵"功夫实现了20%固定年化,却也把自己玩崩了。现在风水轮流转,被称作"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路高歌猛进,昨晚甚至一度突破5%大关,创下2007年以来的新高。有趣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疫情战神"比尔·阿克曼、"老债王"比尔·格罗斯这些美债大空头们突然集体倒戈,让收益率又跌回了5%以下。
美债代币化:DeFi的新宠儿
说白了,这些所谓的"代币化"美债产品,就是把传统金融里的美国国债搬到区块链上。你持有链上的代币,就等于拥有了对应的美债资产。这就像把银行存款变成数字货币,只不过现在连国债都能"上链"了。机构负责保管真正的国债,而代币则给了这些原本不太流动的资产新的生命力,还能在DeFi里玩出杠杆、借贷等各种花样。
现在的加密市场上,老玩家MakerDAO、Frax Finance都在拓展这个领域,新秀Mountain Protocol、Ondo Finance也纷纷入局。让我们看看几个有意思的产品:
MakerDAO的EDSR:老牌玩家的新把戏
MakerDAO现在EDSR利率给到5%,听起来很诱人是不是?但这里面有个陷阱:目前DSR合约的整体利用率已经高达31%,远超20%的阈值。如果利用率突破35%,EDSR就会降到4.15%;要是超过50%,那就直接打回原形到基础利率3.19%。这就像是个利率版的"饥饿游戏",用的人越多,收益就越低。
Mountain Protocol:Coinbase背书的美债代币
这个项目有个很酷的名字——"收益稳定币"USDM。它背后的支撑主要是短期美国国债,年利率5%,还搞了个类似stETH的Rebase机制。最妙的是,它已经在Curve上线了流动性池,让全球投资者都能分一杯羹。不过看看数据,总发行量才481万枚,持有地址116个,规模还小得很。
Frax Finance的sFRAX:美联储的"跟屁虫"
Frax Finance可能是最想讨好美联储的DeFi项目了,不仅申请了美联储主账户,还推出了sFRAX这个产品。10%的起始收益率看起来很香,但规模一大就会缩水到接近美联储的IORB利率5.4%。目前年化已经降到6.18%了,但短短半个月就吸引了4346万枚质押,这增长速度简直像坐火箭。
收益从哪来?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国债的利息。这些项目从用户那里收美元,买国债,然后把部分利息分给用户。说白了,就是把Tether独吞的那部分国债利息拿出来分给大家。想想看,Tether拿着55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按5%收益率算,一年就能躺赚28亿美元!
现在中短期美债收益率都在5%左右,所以这些产品的利率多在4%-5%区间。有些高收益产品其实是在搞"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要么用其他收益贴补,要么牺牲非质押用户的利益。
潜在风险:狂欢背后的隐忧
1. 美债价格下跌风险:收益率涨意味着价格跌。现在美国国债发行量暴增,价格承压。如果跌到用户心理防线,可能引发赎回潮,导致"资不抵债"。
2. 流动性风险:美债要到期才能兑付收益,但代币随时可以赎回。一旦市场动荡,用户集体赎回,就只能折价抛售未到期债券。这剧情是不是很眼熟?活脱脱就是硅谷银行危机的翻版!
3. 托管机构风险:现在这些项目都依赖传统金融机构托管美债资产,信任成本很高,信息披露却很有限。
结语:盛宴终将散场
5%的收益率不可能永远持续。对于想参与这场"美债代币化"狂欢的投资者,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别被高收益冲昏头脑,要清楚美债价格和收益率是跷跷板关系;第二,收益率越高的产品,期限错配可能越严重,流动性风险越大。
金融市场没有永恒的高收益,加密市场更是如此。经历过UST/Anchor的惨痛教训后,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不能安稳退场的宏大叙事,最终都只是镜花水月。
(责任编辑:数据)
-
重磅!这家储能新锐再获银行输血,50亿授信背后藏了哪些玄机?
10月26日那天,上海格外热闹。纬景储能在自己举办的首届"碳索日"活动上,又搞出个大新闻——与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牵手成功!说实话,在这个资本寒冬里,能拿到这样的"大礼包",不得不让人对这家储能企业刮目相看。现场签约的场面很有看头。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黄浦支行行长徐晓怡和纬景储能联合创始人陈摄军郑重落笔的那一刻,台下的闪光灯闪成一片。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周涛和纬景储能董事长葛群这两位"大佬"就... ...[详细]
-
说实话,最近加密市场的行情真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就在上个月,比特币一举突破12万美元大关,以太坊更是像打了鸡血似的,一个月内暴涨50%。记得当时我办公室里的小年轻们天天喊着"FOMO"(害怕错过),各种现货ETF资金疯狂涌入,那种火热的气氛,简直让人想起了2021年的疯狂。但市场就是这么爱开玩笑,8月初突然变脸,比特币跌破11.2万,以太坊也失守3400美元关卡。我认识的一些新手投资者都慌了神,Co... ...[详细]
-
说实话,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炮儿,每次看到通胀这个话题就气不打一处来。货币这东西,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冷冰冰的交易工具,实际上却是当代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寄生虫。货币的时间骗局记得我刚入行那会儿,前辈跟我说:"小李啊,货币就是时间的囚笼。"现在我终于懂了这句话的分量。通货膨胀就像个无形的小偷,悄无声息地偷走我们口袋里的钱。最讽刺的是,这个小偷居然是合法上岗的。给你们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十年前我妈... ...[详细]
-
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太懂那种资金闲置的痛苦了。记得去年大牛市,我一边忙着盯盘交易,一边看着账户里几十万USDT躺在那里"睡大觉",那种感觉就像是看着钱在口袋里发霉。交易者的新选择:鱼与熊掌可以兼得OKX这次推出的「交易账户自动赚币」功能,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既要交易又要理财的"贪心鬼"量身定制的。想象一下,你正在交易合约时占用的保证金,挂单时冻结的资金,居然都能偷偷给你带来收益?这感... ...[详细]
-
最近这段时间,狗狗币的表现简直让人打哈欠。价格就像是在0.066美元附近安装了磁铁,上不去也下不来,把不少投资者的耐心都快磨没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观察者,我得说这种走势确实不太妙。僵局中的多空博弈说实话,狗狗币现在的处境就像两个势均力敌的摔跤手,一个使劲往上推,一个拼命往下压。从8月中旬开始,价格就被牢牢锁死在23.6%到38.2%的斐波那契回调位之间。那些期待暴涨暴跌的短线交易者估... ...[详细]
-
说实话,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昙花一现的概念。但DAT(数字资产财库)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我和搭档Erik在Pantera Capital这些年,亲眼见证了这个模式的成长——我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超过3亿美元的DAT项目。今天,就让我以BitMine这个典型案例,带你看看这种投资方式的独特魅力。从"5%炼金术"到现实:BitMine的崛起之路还记得Tom Lee第一次在会议上抛出... ...[详细]
-
在加密货币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我们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天性作斗争。当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某某暴富"的故事,当各种KOL狂吹下一个百倍币时,那种害怕错过的焦虑感简直要把人逼疯。作为一个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太了解那种"不买就涨,买了就跌"的痛苦了。1. "卖飞综合征":为什么我们总是提前下车记得去年比特币突破7万时,我一个做金融的朋友兴奋地跟我说:"终于解套了,赶紧跑!"结果不到两个月,币价... ...[详细]
-
说来有趣,股市和币圈这对冤家,从前互看不顺眼,如今却突然打得火热。记得2018年那会儿,我在华尔街的几个老同事谈起加密货币就直摇头,能忍住不说"骗子"两个字就算是给面子了。而币圈那帮人呢?更是把传统金融骂得体无完肤,动不动就说"华尔街迟早要被区块链革命"。一场突如其来的"闪婚"谁能想到,2024年这两拨人居然"闪婚"了。这种结合生出来的孩子,我们暂且叫它"币股"。说白了就是上市公司把加密货币装进资... ...[详细]
-
JASMINER X16-Q深度体验:实测数据告诉你真实表现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矿机市场的观察者,上周我有幸亲手测试了JASMINER X16-Q这款1950MH算力的机器。说实话,在拆开包装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精致的做工吸引了。不同于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矿机,X16-Q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用心。在测试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运行稳定性。连续工作48小时后,算力波动始终保持在±2%以内,这个表现相当不错。记得去年测试某款同级别机器时,第三天就出现了明显的性... ...[详细]
-
作为一名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亲眼见证了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这场革命是如何从概念变成现实的。最近几个月,市场上出现了几个令人振奋的案例:Grove在Avalanche上推出2.5亿美元信贷产品、新加坡Giants Protocol将共居空间资产上链、复星系大手笔布局基础设施......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DeFi刚刚萌芽时的情景,但这次规模要大得多。RWA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