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市场 >>正文

些鲜p诞的那为人革命论知的进化金融生前

市场521人已围观

简介说实话,DeFi在2020年夏天突然爆火这件事,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点魔幻。作为一个从2016年就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老韭菜,我亲眼见证了DeFi从无人问津到人声鼎沸的全过程。为什么DeFi会突然火起来?这事儿说来话长,但让我用最接地气的话给你捋一捋:首先,DeFi让"我的钱我做主"这句话真正成为现实。还记得Mt.Gox那场价值4.5亿美元的惨案吗?又或者Sam Bankman-Fried那个把用户... ...

说实话,DeFi在2020年夏天突然爆火这件事,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点魔幻。作为一个从2016年就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老韭菜,我亲眼见证了DeFi从无人问津到人声鼎沸的全过程。

为什么DeFi会突然火起来?

这事儿说来话长,但让我用最接地气的话给你捋一捋:

首先,DeFi让"我的钱我做主"这句话真正成为现实。还记得Mt.Gox那场价值4.5亿美元的惨案吗?又或者Sam Bankman-Fried那个把用户存款当自家ATM的FTX?这些糟心事让太多人明白了:把资产交给别人保管,就等于把家门钥匙交给陌生人。而DeFi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你的私钥就是你的银行,没人能随便动你的钱。

还记得2020年那会儿,我在MakerDAO上做抵押借贷,看着Dai稳定币的价格在疯狂的市场中稳如老狗,那种安心感是CEX永远给不了的。

其次,全球资金都在疯狂寻找出路。那段时间美联储放水放到飞起,传统银行的利息低得可怜。我有个华尔街的朋友开玩笑说:"现在存银行的钱,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赢。"而DeFi协议动辄10%以上的APY(年化收益率),对资金的吸引力简直是降维打击。

说到隐私保护,这可能是DeFi最被低估的优势。我认识的一个对冲基金经理,他宁愿多付点gas费也要在链上交易,就为了避免CEX那些繁琐的KYC流程。"我可不想让竞争对手通过交易所的API追踪我的交易策略",他当时这么跟我说。

DeFi的五个杀手锏

1. 真正的资产自主权:在Uniswap上,你随时可以创建一个新币对的流动性池,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我亲眼见证过很多小众代币因为社区需求在DEX上火起来,而这些代币可能永远都上不了主流CEX。

2. 透明到骨子里的代码:每个DeFi项目都把自己的智能合约代码摊开来给全世界看。这就像你去银行存钱,人家把金库大门和安保系统全画给你看一样。记得有一次我发现某个项目的合约有个小漏洞,直接在GitHub上提了个issue,第二天就被修复了。

3. 乐高积木般的互操作性:DeFi协议之间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随意组合。我经常把Compound上的存款凭证cToken拿到Aave去做抵押借贷,这种玩法在传统金融里根本不可想象。

DeFi也有成长的烦恼

不过说句实话,现在的DeFi用起来还是有不少槽点:

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流动性问题。有一次我想买一个冷门代币,CEX报价1ETH=1000token,结果在DEX上同样的1ETH只能换到800个,这10%的滑点差点没把我气吐血。

gas费更是让人又爱又恨。去年以太坊网络拥堵的时候,我为了做一笔简单的swap,硬是付了200美元的矿工费。当时我就在想,这手续费都快赶上我在华尔街的交易佣金了。

功能单一也是个大问题。现在大多数DEX还停留在"能交易就不错了"的阶段。我那些做量化交易的朋友整天抱怨:"连个像样的网格交易工具都没有,还得自己写脚本。"

DeFi的远古时代

说到DeFi的起源,很多人以为是从以太坊开始的,其实早在比特币时代就有了雏形。

2013年,Mastercoin(现在的OMNI)创始人JR.Willett在bitcointalk论坛上搞了个IC0,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原始,但那可是去中心化金融的第一次啼哭。他当时募集到的4700多个比特币,现在值好几个亿了。

2014年的Counterparty协议更是个传奇。它不仅让比特币第一次有了发币功能,还孕育了最早的NFT项目——Rare Pepe蛙。我收藏的那张"中本聪蛙"现在还在我的钱包里躺着呢。

AMM的前夜

2016年是个转折点。那会儿V神在Reddit上发了个帖子,讨论用预测市场的思路来做交易所。这个看似随意的想法,后来成为了Uniswap等AMM交易所的雏形。

同年的EtherDelta(以德交易所)则是个既励志又心酸的故事。它是最早获得美国CFTC批准的DEX,但因为没搞定SEC,最后落得个创始团队跑路的下场。我还在上面亏过0.5个ETH,现在想想都是泪。

百花齐放的2017-2018

2017年,Bancor带着AMM机制横空出世,1.53亿美元的IC0创下当时纪录。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它,但在当时,不需要订单簿就能交易这个概念简直颠覆三观。

MakerDAO在2017年底推出的Dai稳定币,让DeFi第一次有了"避风港"。2018年Compound的借贷协议和dYdX的杠杆交易,则把DeFi的玩法提升到了新高度。

写到这儿不禁感慨,DeFi这段历史就像是一部草根逆袭的连续剧。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万亿市值,中间经历了太多跌宕起伏的故事。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几年间。

或许正如V神所说:"DeFi不是要颠覆传统金融,而是要给它装上新的引擎。"在这个引擎的驱动下,金融的未来正在被重新定义。

Tags:

相关文章

  • 比特币VS Web3:谁才是加密货币寒冬里的扛把子?

    市场

    各位币圈老铁们好啊!作为一个在熊市里反复被割的"老韭菜",最近我参加了一场绝对值得分享的Web3线下聚会。说来好笑,能被邀请完全是因为在币安广场上跟负责人多唠了两句嗑。第一次参加Web3聚会的震撼体验作为一个入圈才两年多的内容创作者,这次的经历真的让我大开眼界。签到现场清一色的BN美女,搞得我这个女生都亚历山大。更绝的是,这些小姐姐不仅颜值在线,个个都是实力派!年轻、有活力、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 ...

    市场

    阅读更多
  • 重新认识零知识证明:这个黑科技如何保护你的数字隐私

    市场

    最近我在研究隐私保护技术时,不得不感叹零知识证明(ZKP)这个黑科技真的太神奇了。想象一下,你能够证明自己知道某个秘密,却完全不需要透露这个秘密本身——这就像是魔术师在表演时,既能让观众相信魔术是真的,又不会泄露魔术的机关。记得我第一次了解这个概念时,感觉像是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传统的验证方式总是需要你提供完整的凭证,比如你要证明自己有100万银行存款,就得把银行流水全部展示出来。而ZKP让你只需要... ...

    市场

    阅读更多
  • 解密Doubler:为什么这个项目能引发投资狂潮?

    市场

    最近在加密圈子里,Doubler这个名词简直火得发烫。作为一个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觉得有必要带大家深入剖析一下这个现象级项目。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接触到Doubler的倍增机制时,那种"原来还能这么玩"的惊艳感至今记忆犹新。倍增机制的魔力说到Doubler的核心竞争力,就不得不提它独具匠心的倍增机制。说实话,在这个遍地都是"年化300%"口号的加密世界,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实在... ...

    市场

    阅读更多